產業互聯網已來,數字供應鏈金融賽道上會不會發生更激烈的競爭?至少騰訊和阿里都已行動。
11月18日,微眾銀行正式啟動“百業千億計劃”,將充分延展其供應鏈金融行業覆蓋面。未來3年,微眾銀行將提升供應鏈金融行業覆蓋率到90%,重點布局民生消費、新基建、綠色能源、現代農業、專精特新五大方向,覆蓋上百個子行業,目標與超過1000家行業龍頭企業達成合作,投放三千億專屬資金。
“百業千億計劃”的正式啟動,意味著微眾銀行利用數字科技支撐產業成長踏上供應鏈金融創新的新征程。最新數據顯示,截止到2021年二季度,微眾銀行微業貸累計觸達小微企業227家,累計授信客戶73萬家,累計發放金額超過7100億元。
這家銀行成立不過6年多時間,能交出這份不錯的成績單實屬不易。微眾銀行供應鏈金融模式創新是如何成功落地的?產業互聯網又將如何重構供應鏈金融新生態?
一、“百業千億計劃”
近年來, 無論阿里系網商銀行,還是騰訊系微眾銀行,都把供應鏈金融作為主戰場。無非是傳統的產品、技術和模式之下,始終存在難以解決的問題,一方面,過多依賴核心企業信用。另一方面,無法同時兼顧風險、成本和規模。
在這些挑戰下,作為國內首家民營銀行和互聯網銀行,微眾銀行專注服務小微企業。于2014年正式開業,由騰訊牽頭、百業源、立業集團等知名的企業共同發起,注冊資本為30億元,其中騰訊占有30%的股份,是微眾銀行最大的股東。
“產業互聯網對經濟社會的影響是全面深刻的。后疫情時期,我們要把產業互聯網放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大潮中來謀劃,從國家戰略的高度重點推進,不斷壯大數字經濟?!?/p>
馬化騰繼去年兩會在產業互聯網領域提交建議并獲國家部委答復后,今年進一步提出《關于加快制定產業互聯網國家戰略 壯大數字經濟的建議》。馬化騰今年在建議中指出,得益于近年大力推動的“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產業互聯網在疫情防控中大顯身手,再次證明產業互聯網的方向是正確的。
隨著產業互聯網成為了繼消費互聯網之后的新藍海市場,微眾銀行將目光聚焦到了新的賽道上。2017年底,‘微業貸’正式上線,這是國內首個服務于小微企業的線上無抵押對公流動資金貸款產品。截至目前,微眾銀行微業貸累計觸達小微企業227萬家,為其中超過73萬戶提供信貸服務。
在實現"微業貸"快速增長的同時,為了進一步擴大供應鏈金融的行業覆蓋深度與廣度,建立數字化產業金融新生態,又在近期孕育了“百業千億計劃”。
1.“百業”擴大行業覆蓋廣度
具體來看,“百業”主要是指重點布局民生消費、新基建、綠色產業、現代農業、專精特新五大方向,覆蓋上百個子行業。進一步擴大供應鏈金融行業覆蓋的廣度。
對于供應鏈金融產品來說,產業鏈的選擇至關重要。這不僅決定著未來發展的空間,還對風控環節有著重要的影響。順應時代和國家發展步伐的選擇無疑是較為明智的,在享受重點戰略產業發展紅利的同時,倒逼產業更快更好的發展,帶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最大程度發揮微眾銀行供應鏈金融服務的產業價值和社會價值。
由此可見,微眾銀行重點布局的五大方向產業確實具備較強的發展潛力。微眾銀行對于產業發展趨勢的認知是精準、清晰的,僅在這一點上,就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
2.“千億”探索行業覆蓋深度。
至于“千億”主要是以千億資金助力戰略合作伙伴所在供應鏈上的小微企業成長。這種不局限于合作企業,而是深入挖掘對應供應鏈鏈條的做法,毫無疑問是從宏觀供應鏈層面深入金融賦能。持續深入產業鏈,逐步探索行業覆蓋的深度。
二、微眾銀行VS網商銀行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指出要“創新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這意味著供應鏈金融已上升到新的政策層面?!笆奈濉逼陂g政府將更加重視加快供應鏈金融創新,以促進供應鏈的完整和穩定發展。
供應鏈金融作為產業互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產業互聯網進入蝶變時刻,傳統供應鏈金融模式某些缺陷逐漸被放大。①業務效率有限。隨著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快速增長,依賴核心企業信用的“中心化”模式業務效率,已然跟不上市場發展的需求,同時也暴露出信用及技術等“基建”設施不足的問題。②信息不對稱。從產品生產到物流再到消費者,中間涉及到的企業眾多,對于供應鏈產品生產和貿易的真實性如何進行驗證是一大痛點。
因此,產業互聯網時代,需要立足供應鏈服務場景,搭建數字化平臺,將供應鏈上下游接入數字化平臺,切實解決核心企業以及核心企業上下游的融資難題。
1.網商銀行:先發優勢+資源優勢
在探索供應鏈金融服務方面,網商銀行一直做的較為出色。網商銀行是由螞蟻集團發起設立的中國第一家核心系統基于云計算架構沒有線下網點的科技銀行。注冊資本40億,其中螞蟻集團占股30%。其前身為浙江阿里巴巴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專注為更多小微企業和個人經營者提供“無接觸貸款”。
不同于微眾銀行由將近幾年才將發展重心放在B端,網商銀行背靠阿里電商平臺,自成立以來就始終將重心放在小微企業,在B端服務市場做得風生水起,主要為淘寶、天貓等電商平臺的商家提供貸款,例如“網商貸”。
此外,阿里還利用支付寶收錢碼平臺,推廣“多收多付”貸款服務,進一步匯聚交易數據,并以此作為放貸依據。由此可見,在探索小微企業貸款方面,背靠阿里的網商銀行具備先發優勢和資源優勢。
如今面對產業互聯網時代,供應鏈金融創新勢在必行,一直以來聚焦B端市場的網商銀行有了新動作。今年十月,網商銀行正式對外發布基于數字技術的供應鏈金融方案――“大雁系統”,海爾、華為、蒙牛、旺旺等超過500家品牌成為首批接入的品牌。
據了解,大雁系統是網商銀行基于核心企業和上下游小微企業的供應鏈關系,開發的一套數字化產品矩陣,以解決小微企業在供貨回款、采購訂貨、鋪貨收款、加盟、發薪等生產經營全鏈路的信貸需求及綜合資金管理需求。
(1)改變頭部效應,讓小微企業也能得到金融供血。
根據統計,與網商銀行合作的品牌中,下游經銷商及終端門店的經營性貸款可得率平均達到80%。以天能電池為例,用上數字供應鏈金融后,現在10個天能電池經銷商中,有9個都有貸款額度,貸款可得率超過90%,經銷商的資金實力明顯增強。
對于合作企業來說,無論是下游經銷商及終端門店的貸款獲得率的提升,還是供應鏈商微小企業申請貸款的便捷性的提高,都得益于供應鏈金融服務理念和科技能力的升級。
(2)變革風控模式,告別傳統“1+N”供應鏈金融模式
對于品牌商而言,使用大雁系統的數字化信貸,品牌商不再需要為經銷商擔保,避免了風險。使用數字化結算后,1個財務人員能同時管理的門店可能從10家到1000家,提升了效率。
“數字時代,海量信息可以多維度交叉驗證,可以在金融科技的助力之下被識別和分析,主體信用與債項信用的再平衡,使行業擺脫了‘錢變貨、貨變錢’的窠臼,讓核心企業得以告別擔保與否的糾結,讓金融服務因為相知,所以信任,因為信任,所以簡單?!本W商銀行董事長金曉龍解釋稱。
2. 微眾銀行:深入鏈條的定制化差異服務
供應鏈金融模式創新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層面,又疊加產業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推動著微眾銀行前進“一小步”,正面和網商銀行進行PK。
(1)擁抱產業鏈,提供高質量服務
本質上,產業互聯網的服務對象是產業,而供應鏈金融的服務對象則是產業鏈。因此,進一步深入服務產業鏈才是供應鏈金融服務創新的基礎。
“百業”計劃其實就是基于宏觀供應鏈層面的布局。通過與核心企業合作,深入了解全產業鏈,結合不同行業的特點提供定制化差異服務。
一方面,針對不同產業特點提供差異服務,有些行業在節慶日會存在促銷活動,根據節慶日集中銷售的特點提供節點自動觸發提額。比如乳業、食品、快消等民生消費產業。
另一方面,針對同一產業鏈的不同節點提供不同產品,比如針對上游供應商、下游經銷商提供專用定制化信貸產品等。
這種基于供應鏈層面的服務不僅僅局限于金融服務,在金融服務之外,還為合作企業提供更多流量資源傾斜,助力合作伙伴進行品牌推廣宣傳,以“點”帶“鏈”助力產業鏈發展。
(2)科技助力,快速響應有效風控
伴隨金融業數字化轉型,小微企業供應鏈金融服務趨于線上化、標準化,數字金融產品早已不足為奇,核心都是通過數字科技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雖然供應鏈金融數字化進程不斷加快,但是B端的數字化水平是遠遠滯后于C端的。
微眾銀行所積累的ABCD能力,即人工智能AI、區塊鏈Blockchain、云計算Cloud Computing、大數據Big Data,能夠為創新提供強大的支撐力。
預計2022年100%實現對戰略合作伙伴的數字系統對接,以專業的數字科技解決方案,攜手供應鏈核心企業及上下游小微企業共同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產品在終端的服務化繁為簡,利用數字科技支撐產品高效率運轉。小微企業在微眾銀行申請貸款,無需擔保、無需抵質押,無需紙質資料,無需線下開戶,無需等待工作日,在微眾銀行企業愛普App和微眾銀行企業金融微信公眾號上隨時可操作,從申請借款到資金到賬,全流程最快1分鐘即可完成。
這樣的放款效率對于C端來說,已經司空見慣。但是在B端市場,尤其是供應鏈金融服務,卻很難實現。供應鏈金融產品要實現這種快速響應的產品投放,不是單純的將供應鏈金融產品放在線上就行,還要面臨風控這一核心環節,這就需要完善的業務邏輯和數字生態做為支撐。
傳統的供應鏈金融業務更依賴核心企業授信。比如,一家銀行要給某大型企業的上下游供應商或經銷商放款,必須要有該核心企業的背書、認證或擔保。
而微眾銀行的供應鏈金融產品,則是利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建立風控模型。將供應鏈上各個主體的信用數據、交易數據、債項數據、物流數據等多維度數據綜合起來考慮,作為鏈上企業的授信評估依據,進一步提高風控的精度和準度。
看兩大互聯網銀行巨頭供應鏈金融創新的步伐,不難看出兩者根據各自的技術基礎、資源基礎,向著同樣的方向進軍。其一,是風控環節的模式變革,充分利用金融科技,不再是依賴核心企業的授信,而是轉向供應鏈上各主體多維度數據綜合授信評估。其二,不再是僅僅針對合作企業提供金融服務,而是全方位服務整個鏈條,為供應鏈注入動力。
三、未來供應鏈金融新生態
產業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供應鏈全流程的透明管控更加清晰,給數字供應鏈金融帶來新空間。擺脫傳統模式下對核心企業的依賴,打造深入產業鏈的供應鏈金融數字生態。兩大互聯網銀行在供應鏈金融創新的“一小步”,擺脫了對核心企業的依賴,為發展數字化供應鏈金融改革的實踐提供創新經驗。
從兩大互聯網銀行的實踐經驗來看,供應鏈金融應該以服務“鏈”為中心,金融機構必須對供應鏈充分熟悉,構建適配的風控模型,提供差異化的服務。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數字供應鏈金融可能就需要將數字化嵌入到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中,組成一個相互關聯的有機整體。
隨著產業互聯網和數字科技的發展,不同產業和行業會逐漸在各種數字平臺上形成各自的產業鏈和供應鏈。甚至在未來,平臺與平臺之間的壁壘也將被逐步打通,形成聯盟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