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雷軍退出上海小米金融公司董事,小米金融也早就改名天星金融,手機廠商系供應鏈金融同互聯網、電商等賽道一樣,在去金融化和加大的整改力度下收起鋒芒。
比起小米金融的聲勢浩大,OPPO和vivo在小貸和供應鏈金融上的探索就顯得低調保守許多。掌鏈小編為您梳理OPPO和vivo這兩家相愛相殺的手機巨頭企業在供應鏈金融上的探索與布局。
一、OPPO和vivo,對手或隊友?
直到今日,對于步步高、OPPO和vivo的關系,很多人仍然理不清,那先來簡單了解一下他們的前世今生,一切還要從上世紀90年代說起。
1995年,段永平在東莞成立了步步高電子有限公司,將公司按業務分成三塊:教育電子業務、視聽業務、通信業務,分別由黃一禾、陳明永、沈煒負責。此后,三塊業務分別成立了三家獨立的公司,股權獨立,相互之間沒有業務往來。而段永平、沈煒、黃一禾、陳明永同時持有三家公司的股份。
(左:OPPO創始人、CEO陳明永 右:vivo創始人、CEO沈煒)
2001年,三家公司集資3000 萬元注冊了 OPPO 品牌,后來由試聽業務產品的負責人陳明永全權接手,此后步步高視聽公司倒閉,員工就地轉入了 OPPO 手機。
而通信業務負責人沈煒2011年推出新品牌vivo,從“步步高vivo”逐步取掉步步高標志,后來步步高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也正式更名為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時至今日,vivo已推出了自己的子品牌iQOO,OPPO旗下也擁有了realme、一加兩個子品牌。目前,vivo和OPPO已經完全獨立經營,甚至互為競爭對手。但師出同門的兄弟企業在戰略規劃特別是在金融業務的布局上,卻總顯得步調統一。
二、OV聯手,試水消費金融
2019年10月,OPPO和vivo聯合收購了重慶市九龍坡區隆攜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并且通過兩次增資將其注冊資本由500萬元增至16.2億元。
但是這段增資非常隱秘,先是通過OPPO副總裁段要輝和vivo副總裁施玉堅同時持股重慶隆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比例分別為49.955%和 47.952%。
再通過重慶隆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資12800萬元成為重慶市九龍坡區隆攜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40%。
而在該公司的股東名單中,重慶隆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隱去,顯示為“其他”。
(左:vivo副總裁施玉堅 右:OPPO副總裁段要輝)
不僅如此,重慶隆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重慶市九龍坡區隆攜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李志毅,同時也是東莞市步步高通信軟件有限公司對外投資的兩家企業法定代表人。
也就是說,OPPO和vivo兩家對外各自為營的競爭對手,聯手布局起了消費金融,共同持有隆攜小貸這張網絡小貸牌照。
三、先vivo一步,OPPO借助歡太數科,展開供應鏈金融探索
借助隆攜小貸的小貸牌照,vivo推出了自營金融產品,但中規中矩的vivo金融仍收在內嵌的手機錢包中的業務中。而OPPO則跳出OPPO錢包的局限性,利用這張網絡小貸牌照上線了獨立APP歡太金融。
在互聯網金融飽受爭議,監管日趨嚴格的大環境下,這樣的分工具有段永平一貫的“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式風格。
1、OPPO先行:
歡太數科是OPPO于2018年推出的數字金融平臺,CEO徐立夫曾任OPPO戰略生態部部長,副總裁兼 CTO李森林也曾在OPPO任職。
當前,歡太數科主要通過歡太金融和錢包等產品為OPPO、realme、一加等OPPO系手機品牌供應鏈提供金融科技服務。
目前歡太數科推出的供應鏈金融服務主要包括面向上游的保理和融資租賃,面向下游的網絡小貸三種業務。
對于上游零部件供應商,歡太數科定制了應收賬款保理、融資租賃等基于數字化供應鏈的融資服務,打造標準化流轉平臺,實現應收賬款記賬憑證多級流轉、拆分及融資。通過金融科技,鏈接融資租賃公司與核心企業,幫助核心企業生態內信用良好的企業提供直接租賃或售后回租業務。
對于下游零售經銷商,歡太數科為其打造了日常訂貨資金需求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歐享貸。
歐享貸是2020年6月歡太數科聯合OPPO推出的,為OPPO產業鏈下游經銷商提供的專屬性的數字化產業金融解決方案。
經銷商往往因為資金周轉、備貨金不足、或者囤貨過多而備受壓力,依托歡太數科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對供應鏈數據、企業銷售、庫存等歷史經營行為進行分析,歐享貸可以幫助小微經銷商實現純信用企業貸款,無需抵押物,服務更大范圍的小微企業。
據官方數據,截至2021年7月,上線1年的歐享貸已經覆蓋全國38個地區300多座城市,服務約3萬家OPPO線下經銷商,為小微企業放款額累計超10億元。
歡太數科CEO徐立夫表示,歡太數科的數字化產業金融解決方案始終秉承著“產融結合”的理念,在與OPPO的合作中,歡太數科連接金融機構,通過數字科技幫助上下游提高了庫存周轉,降低了存貨資金占用,加速應收賬款提前回收等,幫助產業鏈內數萬家企業利用金融“潤滑劑”發展自己,從而反哺供應鏈生態。
2、vivo殿后:
目前,vivo無論是在消費金融還是供應鏈金融上,都顯得十分謹慎保守,業務仍未全面對外開放。
在消費金融業務上,vivo金融并未開展線下3C分期業務,雖然擁有巨大的在網用戶數,但信貸用戶的滲透率較低。根據新流財經的報道,截至今年3月17日,vivo信貸的用戶約有2657萬名。而早在2019年9月,vivo在網用戶數就已經超過2.5億。如果以在網用戶數量計算,vivo信貸的用戶滲透率在10.63%左右。
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上,vivo推出的針對其下游零售商的貸款產品——維惠貸,資質審核十分嚴格,并且只針對部分區域開放。據介紹,零售商若想要申請貸款,需與所在區域代理商進行聯系申請,如未提前向區域代理商申請,直接提交線上申請則可能無法正常授信額度。
在2018年開始陸續發生的互聯網金融爆雷潮后,監管力度不斷收緊,各大數字金融公司改頭換面投奔“數科”,減少金融存在感。有小米金融改名換姓,董事變更的前車之鑒,vivo的謹慎不無道理。
四、手機廠商系供應鏈金融賽道現狀
手機廠商開展供應鏈金融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手機制造和銷售的供應鏈系統中,上游是龐大而復雜的零部件供應商體系,下游是遍布全國的分銷商、經銷商和門店網絡,并且其中大部分都是缺少授信資格的中小企業,具有上千億的融資需求市場。
1、小米:牌照為王
小米供應鏈金融是其中布局最早也是當前規模最大的,手握網絡小貸、第三方支付、商業保理、保險經紀、銀行等多元化金融牌照,開展包括應收賬款保理業務、債權轉讓、全鏈融資、融資租賃、米店融、有品數據保理等在內的供應鏈金融服務。
小米金融成立于2015年7月,由天星數科科技有限公司100%持股。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小米消金放款總數突破50億,服務用戶超30萬。此外,共取得34家銀行授信,累計授信額度超過100億元。
去年10月,小米數科宣布品牌升級為天星數科,小米金融APP同步更名為天星金融APP,開始弱化小米與金融業務的關聯以避嫌。
今年10月,上海小米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雷軍、洪鋒、林斌退出公司董事,林世偉任執行董事、總經理,法定代表人由洪鋒變更為林世偉。而由于現金貸業務生存空間被收緊,小米金融業務在今年第二季度的收入同比下降10.3%。
一路高歌猛進,大刀闊斧的小米,如今也不得不低調行事。
2、華為:科技為主
在金融領域,華為擁有第三方支付和小貸兩個金融牌照,并擁有一家注冊資本為30億的小貸公司——深圳市華宜貸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其金融業務也相對謹慎,目前仍內嵌在手機錢包當中。
而華為的供應鏈金融服務主要以華為云的技術支撐為主,具有科技屬性。例如華為云的區塊鏈應收賬款融資解決方案,基于自身的區塊鏈服務,構建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聯盟鏈,通過企業交易信息的加密共享,降低金融機構面臨的信用風險,保障企業數據安全。
據統計,在2021年第三季度的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中,vivo以1830萬位列第一,OPPO以1650萬臺位于第二,其次是榮耀、小米和蘋果。vivo和OPPO作為當前中國出貨量排名最高的兩大手機廠商,在逐步完善的下沉市場中和經銷商網絡中將為其供應鏈金融打開巨大的融資需求。
而無論手機四巨頭在供應鏈金融布局上如何各具特色,可以相信的一點是,供應鏈金融既為手機廠商們提供了流量變現的最好渠道,也為其供應鏈保駕護航,提高了小微經銷商和供應商的存活率。在監管的逐漸完善下,未來各企業的布局都將繼續深入和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