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初市值跌入低谷,王衛不得不親自檢討,到年末重返高位,快遞業務首次突破100億。2021年,順豐控股經歷了一次“V字型”震蕩挑戰。
1月19日晚間,順豐控股發布2021年12月經營數據:順豐2021年營收突破2000億元,達到2060.84億元,同比增長35.81%;2021年度業務量達到105.34億票,同比增長近30%,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在嘉里物流并入順豐體系后,順豐供應鏈及國際業務收入保持了強勁的增長,2021年12月的營業收入達到91.09億元,同比增長534.77%。
隨著“內卷”加劇,快遞物流企業紛紛開拓新業務,角逐同城配送、即時零售等新業務。然而伴隨著產業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和整體商業聯系更緊密的領域——產業供應鏈業務正成為物流企業的新戰場。順豐在2020年年報提出,未來要成為獨立第三方的行業解決方案數據科技服務公司。圍繞B端需求,結合數字科技,轉型為以傳統供應鏈綜合服務為基礎的數字化供應鏈服務模式。
2021年4月,“順豐DHL供應鏈”官方號被悄悄更名為“順豐供應鏈”,改名標志著順豐全面主打供應鏈品牌。從單一快遞服務轉為國內最大的綜合物流服務商,再在到數字供應鏈服務商。順豐是如何布局供應鏈,如何突圍?
一、王衛:“V字型”震蕩的2021年
在年終總結中,王衛用“顛沛流離”四個字來概括2021年。2021年第一季度,向來盈利能力穩健的順豐控股出現罕見虧損,凈虧損高達9.89億元。
業績大幅度下滑的同時,股價也重重承壓,在2021年第一季度預虧公告發布的第二天,順豐控股開盤后立刻跌停,第三天再度暴跌9.38%,股價報收于65.9元。順豐市值一度蒸發2000億元,堪稱中國物流股市史無前例的事件。
4月9日,順豐控股董事長王衛做出公開道歉,坦言企業在第一季度沒有經營好,管理上有疏忽,類似問題不會出現第二次。這或是創業以來長期一路風光的王衛,遭遇到的最難堪的時刻。
順豐連續多年位居中國物流50強第三強,中國民營物流50強第一位,其市值大跌,龍頭跌落就是危險信號——作為中國供應鏈服務龍頭企業,順豐如出大問題,無疑也是“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工作的一大事件。據掌鏈傳媒了解,順豐市值大跌一度引起國家相關主管部門高度重視。
但順豐的跌宕變化,似乎印證了:判斷一人的強弱, 不是看他最高點有多高,而是看他跌入低谷反彈能力有多強!從資本的層面來看,順豐2021年可以說是碩果累累。這一年,王衛掌舵的“順豐系”資本版圖加速擴張,一年內獲3家上市公司。
2021年5月17日,王衛實際控制的順豐房托在香港上市,順豐房托是國內首個赴港上市并以物流為主的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涉足物流地產。同年9月28日,順豐控股全資子公司完成對嘉里物流9.31億股股份收購,獲得其51.5%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順豐同城于12月14日在港交所正式掛牌上市,成為港股即時配送第一股。
談及資本運作,王衛圍繞企業戰略定位,似乎有著自己的一套邏輯。順豐房托、嘉里物流,順豐同城,都是圍繞順豐核心業務進行的外延布局,推動業務多元化發展和新興業務戰略布局。
通過在快運、冷鏈、同城即時配以及國際業務等多個領域的新業務開展,為供應鏈服務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實現企業新定位進行前瞻性戰略布局。而回看順豐年初的巨虧,或許既有順豐自身多元化發展后日漸粗放的問題,更有快遞市場野蠻生長、低價競爭到了典型的互傷模式。
好在2021年,市場監管總局、國家郵政局等多措并舉,打擊無底線的價格戰。而順豐也加速資本市場的騰挪和業務市場的開拓。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而順豐有最需要進攻的一塊高地:數字供應鏈。
二、布局供應鏈:快遞企業轉型數字供應鏈服務
順豐開始布局供應鏈可以追溯到2018年,從單一的快遞業務向供應鏈上游延伸,積極拓展B2B市場,深入打造一套完整的供應鏈服務體系。
1.數字供應鏈才是高地,順豐合縱連橫
2022年1月,國務院發布我國首個數字經濟五年規劃,明確提出“構建智慧
供應鏈體系”。早在2017年,國務院首次就供應鏈創新發展出臺新政《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打造大數據支撐、網絡化共享、智能化協作的智慧供應鏈體系,”
順豐是在智慧供應鏈上快速行動的企業。2018年4月,順豐控股發布公告,與八家國內供應鏈服務企業或其子公司簽署《關于設立超級大數據合資公司之股東協議》。8家公司為東方嘉盛、飛馬國際、華南城投資、朗華投資、普路通、騰邦金躍投資、怡亞通、越海全球。
加上順豐控股,9家供應鏈服務公司均擬出資1111.11萬元,均占合資公司股本比例11.112% ,九家公司目的組建供應鏈大數據平臺。時至今日,九家公司供應鏈大數據平臺已無聲息,預計在數據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上阻力重重。
數字供應鏈是競爭高地,攀登珠峰是走向前“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并不是坐下來“抱成一團,相互溫暖”。順豐需要補充的是最優資源。
2.收購兩大供應鏈公司,補充供應鏈基因
為了補短板,2018年8月,順豐控股收購夏暉在中國已有的部分業務,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的供應鏈及冷鏈物流解決方案。同年10月,順豐用55億元收購敦豪供應鏈(香港)有限公司和敦豪物流(北京)有限公司100%股權,整合DPDHL在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地區的供應鏈業務。
2019年3月,順豐與德國郵政敦豪集團在上海推出聯名品牌“順豐敦豪供應鏈中國”,攜手大力拓展大中華區的供應鏈業務。順豐加速轉型為綜合性供應鏈公司,是順豐進入萬億級供應鏈市場的里程碑時刻。
美國夏暉以及德國郵政敦豪集團深耕供應鏈管理數十年,能夠為行業內知名客戶提供行業領先的解決方案和供應鏈服務。對順豐而言,并購國際知名供應鏈企業,可以快速獲得供應鏈領域的競爭能力。順豐原本是靠2C業務發展起來的,在2B業務運作經驗、人才培養、技術創新方面仍有所欠缺。順豐想要擺脫傳統快遞企業的定位,收購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3.開疆擴土,構筑供應鏈業務底盤
近年來,順豐始終堅持多元化布局,已能滿足B端客戶在倉儲、干線、快運、空運、陸運、冷鏈、跨境等多個領域的需求,一方面,能夠實現交叉銷售。另一方面,將服務滲入到眾多行業的采購、生產、流通、銷售、售后等供應鏈各環節,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端到端全流程供應鏈服務,且憑借綜合規模優勢做的成本相對較低。
2021 年上半年,隨著順豐業務版圖的不斷擴大,新興業務占比逐步提升,合計收入同比增長43.77%,貢獻了超過48%的收入增量,占總收入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6.69%提高到30.89%。
通過順豐快運直營網、順心捷達加盟網以及靈活的資源合作模式,順豐快運業務營收半年突破百億元,達到115.13億元;公司冷運及醫藥業務整體實現不含稅營業收入 37.20 億元。順豐國際業務實現不含稅營業收入 32.81 億元,同比增長 12.94%。
順豐同城業務已迅速成長為中國規模最大的獨立第三方即時配送服務平臺,實現不含稅營業收入 22.41 億元,同比增長 77.12%,遠高于行業增速;未來或為城市商家提供短鏈的同城供應鏈服務。
供應鏈業務作為上半年增速最快板塊,上半年同比增速達到79.02%。從順豐收購夏暉、DHL在大中華區的供應鏈業務,再到今日各大物流巨頭入局ToB端業務,順豐的先手優勢明顯。
三、收購嘉里+鄂州機場+自建機隊:謀全球化敏捷供應鏈
通過多元布局拓展新業務+并購的方式,順豐形成了快遞、快運、冷運、倉儲、同城、國際、供應鏈七大業務板塊,成為國內最大的民營綜合物流服務商轉型。2021年央企首個以綜合物流為主業的中國物流集團成立,首要目標是供應鏈服務,這對順豐這樣的民營企業或競爭挑戰。
順豐供應鏈如何贏得供應鏈競爭上的比較優勢?目前順豐新業務并不是利潤的主要來源,但是這些能力共同構建起來的運輸資源網為供應鏈業務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國際化、數字化、高時效……這些都是待解的課題。
(1)收購嘉里物流:強化東南亞供應鏈業務布局
2021年2月,順豐宣布擬以現金175.55億港元要約收購嘉里物流51.5%的股份,同年12月,成功實現嘉里并表。成功將嘉里的航空、貨代、海運、國際合同物流等優勢納入順豐體系,有助于順豐順利開展海外業務,提升順豐的國際業務能力。
嘉里物流一直以來深耕東南亞物流市場,也是東南亞地區網絡最全的綜合物流與供應鏈企業之一。截至2020年,嘉里物流業務范圍覆蓋全球59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1萬輛自有運營車輛,擁有約822公頃物流設施。順豐收購新夏暉與德國 DHL快速入局供應鏈,與嘉里物流戰略合作,進一步擴張國際供應鏈市場。
(2)打造鄂州機場:搭建空運供應鏈服務樞紐
2021年底,我國第一座專業性的貨運機場——鄂州花湖機場已經啟動了校飛程序,未來也將為順豐控股發展提供支撐保障?!?022年6月鄂州花湖機場運營后,順豐航空將形成以花湖機場為核心樞紐,北京、深圳、杭州為區域樞紐的航空網絡?!表権S航空有關負責人表示,到2030年,鄂州花湖機場年貨郵吞吐量預計達330萬噸。
一方面,形成的產業集群將推動綜合供應鏈及國際業務發展。另一方面,將提升順豐的航空貨運能力,快速提升中國綜合物流行業的整體實力。
(3)增強自有機隊:70架飛機支撐敏捷供應鏈
2021年,順豐航空先后投用了7架新運力,包括3架B757-200、4架B767-300,機隊規模增長至68架。2022年,順豐航空機隊規模將突破70架,具備中遠程航行能力的大型全貨機數量還將持續增長。
順豐航空是順豐旗下的貨運航空公司,是國內首家民營快遞航空公司,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貨運航空公司。安全運行12年以來,順豐航空搭建起"觸達歐洲、輻射亞洲、覆蓋全國"的貨運航線網絡。
收購嘉里物流,可以獲得嘉里物流優質的供應鏈客戶,深度綁定客戶的同時,結合品牌出海趨勢擴大覆蓋范圍,助力順豐進一步成為一體化供應鏈服務商。疊加自有機隊及即將運營的鄂州機場,“三大裝備”加持下的順豐供應鏈有望實現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