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教育選修課程是指除專業教育之外的基礎教育課程,具有基礎性、整體性、綜合性和廣博性等特點,在大學教育中是與專業課程同等地位和作用的、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良好的通識教育選修課程,可以使學生拓展視野、健全人格,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溝通的能力,有利于大學生從其他學科中來鍛煉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新時期,在習總書記提出的要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通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綜合教育理念的指導下 [1],課程思政建設為高校教師和課程教學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識教育作為以學生的發展為邏輯起點的教育理念和實踐,同課程思政在整體目標上是相同的,探討通識教育如何有效地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對于深化課程思政建設起著重要的意義[2]。
在我?!罢n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的良好氛圍之中,筆者針對于新開通識教育選修課程《生活中的運籌學》的課程思政教學進行了教學設計和課程改革的思考。
1、課程簡介
《生活中的運籌學》課程結合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用運籌的方法來尋找這些問題的最優解決方案。通過用運籌的方法分析實際問題,利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學生們能夠深入體會到運籌學的智慧,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并能從運籌規劃的角度來看待生活和學習?!斑\籌學”中文名稱來源于“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的典故,是在實行管理的領域,運用數學方法,對需要進行管理的問題統籌規劃,做出決策的一門應用科學。運籌學是研究解決實際問題時的系統優化思想,以及從提出問題、分析建模、求解到方案實施的一整套嚴密科學方法,其應用非常廣泛,大到國家的經濟建設,小到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會面臨“合理”安排的問題,如何進行統籌和優化,都要用到“運籌學”的方法。運籌學在培養和提高人才的素質上起到重要的作用。本課程修讀對象為全校學生,課程力求科普運籌知識和方法的同時保持趣味性和實用性,確保課程的通識性。
2、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從知識、應用、整合、情感、價值和學習這幾個方面進行了教學目標的設計。
在知識方面,學生能夠深入體會到運籌學的智慧,能夠明白生活中所蘊含的道理。學生能夠將運籌學的基礎知識與實際生活問題相結合,理論聯系實際,具備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鍛煉運籌學的思維,可以運用基本的工具解決實際運籌學問題。
在應用方面,學生能夠應用運籌學各分支中基礎的理論知識對實際問題進行建模和求解,能夠運用相關的運籌學的優化軟件對生活中常見的相關模型進行求解,具備能夠應用運籌學的思想來解決實際生活中問題的能力。
在整合方面,學生能夠結合實際生活,整合應用運籌學的基本原理分析和求解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還要能夠整合程序設計的思想,利用運籌學優化軟件來求解運籌學模型問題的能力。
在情感方面,通過在授課過程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宣傳我國在運籌領域發展的萌芽、歷史和前沿,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建設城市型、應用型大學作為出發點,秉承“學以致用”的校訓,致力培養應用性人才;通過結合運籌學在提升生活服務和降低生活成本等方面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應用,學生可以提高學以致用的熱情,養成認真嚴謹的學術精神和通盤考慮的全局意識;通過小組研討展示等活動,學生能夠認識到團隊相互學習和合作的重要性,能夠交流研討、密切合作,能夠恰當地表達支持和感謝。
在價值方面,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的“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的思想,將專業知識和其中蘊含的思政元素相結合[1]。通過學習,學生增強了愛國榮譽感與民族適應感,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學生能夠利用所學的運籌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節約成本,創造價值;能夠擁有基本的運籌思想,掌握最基本的運籌規劃方法,同學們能夠從全局的角度看問題,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對待科學問題具有認真和嚴謹地態度;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基本道德修養和職業道德素養的教育,學生能夠理解并遵守職業道德和規范,履行責任。
在學習方面,學生能夠利用線上學習資源進行課程學習,養成課前和課后利用各種線上線下資源學習的習慣和意識,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
3、課程內容簡介
在現代社會,運籌學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宏觀的運作管理和投資組合優化,到微觀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都能夠從運籌學的思想中得到啟發,都可以運用運籌規劃的方法得到解決。運籌學存在于現實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的本質就是探討如何才能獲得最大的利益,這也是人們經常會思考的基本問題。本課程結合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用運籌的方法來尋找這些問題的最優解決方案。通過用運籌的方法分析實際問題,利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學生們能夠深入體會到運籌學的智慧,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并能從運籌規劃的角度來看待生活和學習。
生活中的運籌學這門課程一共分成了十個單元,分別從線性規劃、整數規劃、動態規劃、多目標規劃、圖論、網絡計劃及博弈論這些運籌學的分支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力求科普運籌知識和方法的同時保持趣味性和實用性,確保課程的通識性。課程緊密結合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進行課程設計,圍繞學校城市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定位,針對實際案例,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將課程思政有機地融入到所教授的課程中,培養同學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4、課程思政融入的設計
(1)結合我?!俺鞘行汀?、“應用型”大學建設,使學生樹立服務城市,服務首都,服務京津冀的意識。比如在講授動態規劃求解最短路徑這個知識點時,教師采用了北京某快遞服務路徑選擇的生活中實際例子,采用了動態規劃求解的方法。讓同學們體會到所學知識的應用。
(2)在授課過程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宣傳我國運籌學領域的代表成果,增加學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結合學生所學的專業,使學生感受到運籌學廣泛的應用,和運籌學在本專業學習中的重要地位。比如,在講授運籌學緒論時,介紹運籌學在我國的萌芽時期和早起的運用,首先“運籌”兩個字最早出現在《史記?高祖本紀》中漢高祖劉邦對張良的評價:“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通過講述張良拾履的歷史故事,教育學生心胸坦蕩廣博者能成大事。然后講述幾個運籌學相關的歷史故事,如戰國時期田忌賽馬的分配策略,北宋時晉國公重建皇城的“一石三鳥”的巧妙設計,以及“孫子兵法”、“齊民要術”等古代與運籌學相關的知名著作,讓學生不僅能夠領悟到運籌學的內涵,還能夠加深對中國悠久文化歷史的理解和認識,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通過介紹運籌學在新中國的發展,讓學生了解到目前我國運籌學的許多分支跟上了國際先進水平,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建立民族文化自信。之后引出了運籌學的概念和分支,結合前面的案例讓同學們對運籌學有了深刻的認識。最后,通過新聞實事,結合生活,介紹了一個火車貨車車廂進行鐵路運輸的簡單案例,通過對案例的建模和求解,總結了運籌學的方法論。通過案例讓同學們增加節約成本,節能減排的意識。通過運籌學方法論的介紹可以培養同學們對待科學嚴謹和認真的態度。
(3) 將思政元素無痕融入教授的課程內容中,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將思政教育之“鹽”融入到專業教育之“湯”中。比如,在講授動態規劃的求解原理時,告訴同學們只有每步都達到最優,結果才可能是最優,沒有量的積累,怎么會有質的獲得。過程的每一部分都是一個階段,順推求解法告訴我們,要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的把每個階段都走好,最后好的結果是水到渠成的;逆推求解法告訴我們有了質的獲得是因為前面量的積累,無論中間多么復雜,都要一步一步統計。由此告訴同學們,過程是事物發展所經過的各個階段,結果是在某一階段內,事物達到的最后的狀態。過程與結果相輔相成,結果的好壞都伴隨著過程所表現的一點一滴積累的?!奥冯m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人生之路是不斷自我修正和完善的過程,也許不能每次都走最優的一條路,但是必須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求得好的解,這才是人生的目標,這也是人生的真正價值所在。
(4) 教學過程中加強基本道德修養和職業道德素養的教育,促進學生責任心的提升和職業道德規范的建立。任課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修養和業務水平,以高尚的道德情操、精湛的業務水平以及無私的愛崗敬業精神去感染學生,為人師表、言傳身教,起到示范作用。例如:認真備課、組織課堂教學、利用課余時間指導學生課外科技活動、關愛學生成長等。
5、教學方法的設計
基于OBE的理念,以學生為中心展開教學 [3]。教師借助多種教學工具,引用大量的生活中的案例,利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手段,充分引導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可以依據BOPPPS教學法設計并開展教學,通過導言、目標、前測、參與式學習、后測和總結等環節,全程關注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實際感受。在學生評價方面,可以建設立體化學生學習評價體系,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評價方式。這里需要教師要參與到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之中才能全面掌握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為他們進行個別化的輔導。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案例教學、任務驅動,注重啟發式教學來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能夠利用圖片、動畫等演示手段,鼓勵學生思考生活中的問題,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和同學們進行分享,增強同學們學習的動力。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研討加強互動,通過個人和小組報告、實際操作、案例分析、情景模擬等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并獲得成就感。同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優質的網絡教學資源和信息化的教學平臺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提升教學效果。還可以開展學生第二課堂,進行“課程思政”全程育人。
6. 小結
《生活中的運籌學》作為一門新開的通識教育選修課程,還有很多課程思政元素需要進行更加深入的挖掘和凝練,這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繼續完善和總結。對于課程思政的建設,筆者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之中深深體會到,我們在日常課程教學中,要秉承三全教育的理念,把思政教育之“鹽”充分融入到專業教育之“湯”中,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能得到充分合理地培養與塑造。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生活中的案例分析,來啟迪同學們的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教育者先受教育,對于教師來說,要以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精湛的業務水平以及無私愛崗的敬業精神去感染學生,為人師表、言傳身教,就會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7. 致謝
本研究在北京聯合大學2019年本科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項目號:JJ2019Z020)資助下完成,在此表示感謝!
參考文獻:
[1]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17nztzl/2017_zt11/17zt11_xjpjysx/201710/t20171016_316349.html
[2] 張威. 通識教育:高校課程思政的有效促進[J]. 中國高等教育, 2019, 621(02):38-40.
[3] 馮月季. 基于"OBE"理念的大學通識教育探析 [J]. 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6, 021(006):69-72.